2022吉他教学——弹吉他时如何保证左手的放松

2020-03-18
指弹吉他技巧教学 吉他玩指弹的技巧不会 指弹吉他技巧多的

历来的吉他教学认为,左手是纯技巧的,很多习琴者看人演奏时多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左手的指法和动作。我认为,以往的吉他教学是曲解了“技巧”的意思。技巧是为音乐的需要而存在的,脱离了音乐的需要,技巧根本无所适从。
因此,在这里技巧分为“音乐技巧”和“肌体技巧”两种。音乐技巧是为了克服一些由于乐器或手的限制而创造出来的一些处理方式;肌体技巧则是为了完成某些动作而锻炼出的肌体运动能力。注意,虽然我用了“运”一词,但演奏音乐绝对不是奥林匹克比赛。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说一些要诀。
柔软和整体运动
这是我认为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重点。保持左手的柔软,决定了你的左手能否配合右手创造出音乐。不要以为左手只是按在弦上即可,弦乐器的演奏中,按弦的手的一些非常细微的变化将决定你发出的声音是何等层次的音乐,甚或有没有音乐。需要保持柔软的不止是手指,而是整个左手,从手指的各个关节到手腕再到手臂直至肩膀,甚至到左边的身体。
把最接近指尖的第一关节看作是指尖接触指板的弹性延伸,第二关节则是第一关节的延伸,第三关节是第二关节的延伸,依此类推……同时,将手腕看作是第四关节;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拇指的第三关节在手腕处,与第四关节直接相连。将整个前臂看作是一个手的话,手肘则是第三关节。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整体的运动装置——我们的左手。
机械僵直的手带来的是缺少变化和行动不便。音与音之间的变化,亦即音乐本身一些细微的变化,绝对需要左手的柔软动作加以实现。
例如一个滑音:吉他音乐中有两大类滑音:演奏滑音 gliss.和表情滑音 port.——我们可以在不少近现代的作品中看到。演奏滑音的音响效果是从启音开始就发声,一直延续到目标音;表情滑音则是很多演奏者没有充分理解的。它实际模仿的是人声。我过去曾学过声乐,对这种滑音有很深的体会。我们人发出不同的音高靠的是声带的变Mi之前有个明显的很小的滑向Mi的滑音,这个就是表情滑音。器乐都是从模仿声乐开始的,在这里也不例外。
如果缺少了这种表情滑音,那么我们的演奏听起来就会很机械——即所谓的缺少情感。表情滑音的音响效果是在滑动的过程中发出的,从弱到强,但是个非常短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左手在移动的过程中,从不按下弦逐渐过渡到按下弦;还包括这个过程的速度控制,这绝对不是一个匀速过程,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整个左手,尤其是手指与手腕保持相当的柔软,一些情况下,这种柔软甚至要扩展到第一关节。
有一些弓弦乐器演奏家,例如我非常欣赏的小提琴家 Fernando Suarez Paz(他也是Piazzolla的五人乐团中的小提琴手;Assad兄弟的多张录音中的小提琴手),他在处理一些语气非常强烈或非常需要歌唱性的乐句时,将旋律中一些重要的音处理成非常短的表情滑音,即演奏c音时,实际演奏比b略高的音,然后滑到c音。
因此,保持左手的柔软,是演奏出音乐,尤其是有线条,有歌唱性,有音乐性的音乐的必要条件。因为音乐本身即是音符间的一些变化,如果没有这些变化,音乐便失去了趣味、感染力和美,也便不是音乐了,而要保持左手的柔软,整体性的运动又是必不可少的。

j961.COM精选阅读

2022吉他教学——弹奏时如何做到放松?


对于吉他入门的初学者,登台献唱是件十分老火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初学者在献唱时往往紧张到不行,不仅影响演出效果,甚至严重打击才吉他入门的初学者的信心。放松是每个演奏者都企望具备的能力,如果能轻松自如的上台表现,便再也不必每次下台之后用抱歉的眼神,求取听众的同情了。
那么到底“放松”是什么呢?是否只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或者只是少数人得天独厚,天生的才赋?还是每个人都可藉由学习获得的能力?从字义中,我们很可能作这样的联想:大概放松就是松掉肌肉的力量,使整个人变得松软无力吧!但这并不是我们弹吉他所要的放松。或者有的认为藉由某种呼吸的方法,使肌肉的效能达到更高的层次,但这也不是练习放松的正确途径。那么到底弹吉他所指的放松是什么呢?
演奏乐器的“放松”是指正确的选择动作和每个动作都是在有意识之下完成的,所以该用多少力量去按弦、弹弦,便用多少,绝不会浪费一分力气。以左手来说,大部份的人弹吉他用的是虎口和手指的力量,拇指为了对抗指板上其它四指的力量,虎口必须持续不断的用力。如此光靠手指和虎口少数的肌肉要完成整场一个小时的演奏会曲目,结果注定是要痛苦地失败。
因此左手正确地按弦时,虎口和左手拇指是完全不用力的(除了封闭按法需要用到一点虎口的力量之外),因为手指只是被动的角色,随时在休息状态中,左手真正按弦的主角是手腕和手臂;藉由调整手腕的弯曲程度及手臂外伸拉回的动作,把手指放在指板上的正确位置,因此各种手型的正确使用是获得左手放松技巧训练的开端。从基本的纵向手型、横向手型,到进阶的各种综合手型,介于纵向和横向的手型)是征服指板的重要课题。
移把位的技巧亦是由手腕和手臂将手指带离原来的位置,在瞬间使手指到达新的位置。移把位的方法共有三种,依学习的次序为:替换、移位、跳跃,也是需要每天集中注意力,去练习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手腕手臂。
记得刚开始学习改变按弦的方式时,一直很不适应且不得要领,一次和老师上课时,他看我努力了半天,表情十分苦恼,便跟我开开玩笑:我是你的老师,而你是你的手腕、手臂的老师,想想办法教他们变聪明吧!
目前常看到年轻的一辈,标榜着用140的速度在练音阶,这是个相当令人担心的事。音阶的真正练习价值不是速度,而是在熟悉指板上不同区间、不同弦,该如何正确地呈现手型及移把位之动作。
唯有从慢速度开始练习,让每个动作,每个声音都在头脑专注下,正确地完成,才能逐渐让左手在指板上自由运动;而速度的获得,不必刻意的追求,有一天它自然会像熟透的苹果般落下,所以正确才是练习放松的目的,速度只是练习下的附产品而已。
我的吉他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左手只是个工人,而右手是个艺术家!根据个人的经验,以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专注练习的话,大约只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完成左手的放松技巧。而右手随着音乐性的成长,却要终其一生不断地去探索它的可能性。
基本上右手的技巧只有两种:基本的勾弦法,和加入固定法之后各种千变万化的触弦法。而学习右手的技巧,必须要有一付好耳朵,否则这些细微的变化,很难用文字去解释。所谓的fijacíon是根据音乐不同表情的需要,而加入不同的肌肉和关节,使之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弹奏群组;例如,须要弹奏fff强音的和弦齐奏时,只靠手指的力量去勾弦,是无法让吉他达到力度的要求,此时如果将ami三指合并成一个群组,运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带动整个群组来弹,便可以很轻松地作出强音的要求。
再者,当主弦律在低音部,如大提琴般歌唱,而上声部同时有和声伴奏的情况下;此时音乐上力度的层次应以低音为主,而上声部伴奏居于次要的地位。右手为了区分出不同的声部,可以转动手腕趋向自己,使伸直的大拇指得到最佳的触弦位置,而让其它手指的触弦深度变得较浅,如此改变手腕角度即可很轻松而且清楚地区分出不同声部,也是右手常使用的技巧之一。

2022吉他教学——左手按弦时的基本要点


吉他教学课程左手的练习往往是作为重点在剖析,左手的练习程度比右手要高很多。吉他爱好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常被左手疼痛折磨的身心俱疲。左手如此重要,那我们在平时练习中应该怎样做呢?又有哪些地方是在练习时必须注意的?吉他入门者尤其要注意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两点,按弦时的基本要点。
立起来:是指从手臂、手腕、手背到各指形成一个圆弧后,手指的末关节要尽量以垂直于指板的方向立起来用指尖顶端向下按弦。只要具有基本物理常识的人都很容易理解只有垂直于面板用力时,按弦的力量才有可能最小,最省力。如果末关节不能垂直按弦,不但会用力较大,左手容易疲劳和紧张,还常会把琴弦推向或拉向旁边导致音准偏差。一般来说2、3指很容易做到立起来,1、4指不容易立得很好。而且1、4指由于生理关系常会向内收拢使立起来更加困难,但是也要尽量立起来按弦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久而久之会逐渐改善直至完全立起来,请大家勤加练习。人的生理机能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几乎任何一个训练有素的吉他演奏家和吉他手都能各指立得很好。从这些小的细节上也常能看出一个人所受训练和教育的规范及严格程度。
到位:吉他是一件发音技术要求很高的乐器,同时吉他也很容易出现杂音。除了右手技术不正确常会导致音量微弱,音色单薄和大量杂音以外,左手按弦位置不正确也常会产生大量杂音,使本来充满魅力,惹人喜爱的吉他变成令人生厌,噪杂不堪的“噪音乐器”。左手按弦到位是指每一次按弦时都应尽量靠近品柱,但又不要使手指挨到品柱甚至按到品柱上,这样右手才能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好的声音。左手按弦不到位往往有两种情形,①手指按到品格正中或更靠上,手指按弦离音品太远会导致琴弦振动时打品或蹭品的杂音;②手指按弦离品柱太近,或按到品柱上,这时即使右手拨弦技术再好,声音也会发闷甚至发不出声来。这两种情形都应尽量避免,在初学阶段就应提高要求,养成严格和精确的按弦习惯。

2022吉他教学——练习吉他时怎样才能避免左手损伤


作为吉他爱好者,尤其是吉他入门者,在兴致高的时候,往往一练就是好几个钟头,特别是在做对左手要求高的练习时,如:大横按等,左手容易劳损。吉他教学课程中也讲过,左手劳损其特征是:左手的手掌酸痛,或手指尖内有隐约的刺痛感。若长此下去而不加以注意的话,轻则影响练习效果,重则手指变形引发炎症。
那么怎样预防手指劳损呢?
1、初学者每次连续练琴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等手指有一定随每次练琴时间可再延长。
2、若进行长时间练琴,最好分段进行,或练习一小时后休息十分钟。
3、练琴前后用温水浸泡双手,时间不要过长,以五分钟左右为好。
4、新购的吉他弦应用粗布擦几遍后再使用。
5、正确按弦,力度适中。
6、一旦左手指有酸痛感,应暂停练琴或只练右手。
7、练琴前后对手部的各关节进行有规律的活动,使血液流动加速,防止手指僵硬。

2022吉他教学——征服左手热身练习解析


相信大家看了很多大师的练习曲和许多的吉他教材,也练习了很多,可是觉得好像,左手(反手吉他手就是右手了)练习多到不知道怎么科学和系统的练习,也没有一个系统而稳定的练习,笔者也看了学多,练了一些,觉得有必要把练习系统起来,好让自己的吉他水平稳定的进步,也在这里跟吉他朋友们分享和交流。
现今这个时代,左手的使用越来越多,仅仅比10年前的那帮练琴的吉他弟兄们,现在这些吉他朋友在左手的灵活上要有一定的优势,为什么这么讲,现在那个年轻人不会在电脑上打字呢?想想当你盲打如飞的时候,你的左手是不是也在灵活的运用呢?当然左手有一定的灵活度,特别是十个手指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无论你在电脑上打字有多快,这并不能代表你在吉他上能弹多快,为什么呢?因为吉他是让你来演奏美妙的音乐,而键盘只会咔咔的被敲击,而且那位老兄是开着节拍器打字的呢?还不是想什么打什么,这就使我们左手肌肉运动成为一种定式,这也是我们练习吉他的时候要克服的。
分析了现在的状况,找到不足,那么我们如何来系统训练左手呢?首先要预备一些基本的用具:
节拍器(可以去买,也可以在电脑上用这类软件,Vista的侧边栏里就有免费的软件可以到网上去下载,有四种节拍的声音)
校准器(电脑里也有这样的软件,不过你要另行找到接入电脑的线。一定要记住每次练习前都要准确调琴)
这只是你吉他练习的开始,可以说是真正练习演奏的一个热身练习,单单就是这个热身就有很多要分享的。
第一章 整体的练习观念
我们不是单单的练习左手的灵活和技巧,或是能飞速的弹奏,我们的练习是一个整体音乐的训练。
一.节奏感的培养
这是在左手练习的时候,往往希望重视,又往往常常忽略的一个与练习左手密不可分的重要因素,也是音乐本身不可割舍的元素。很多朋友,可以弹几个精彩的乐句,甚至有相当的难度,可是一到节奏练习上玩不转了,记得去年我们的乐队去录制我们的第一张创作专辑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是有一定的技巧可是,节奏感真得需要提高。回来开始认真地练习了。所以基本功的训练,一定比一些花哨的技巧要重要的多,也实际的多。
我们在左手练习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开节拍器。让后按照节奏金字塔来练习一些基本的节奏。
节奏金子塔
全音符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四分音符三连音
八分音符
八分音符三连音
十六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五连音
十六分音符三连音
练习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速度,要一个一个的认真弹奏,声音要干净,节奏准确,当这个速度你已经不在犯错误的时候再提升10,相信这样慢慢打好根基,你走的稳,才会跑。
二.听力练习-熟悉吉他的声音
大家往往在练习左手的时候,会忽略的事情就是吉他的声音,就是一味的弹,我自己也常常犯这个错误。要开始有意识加强听力的训练。
1.对吉他直板上的声音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牢牢记住所有把位的声音建议大家用固定调就是C调的音为记忆标准,要不那个声音都可以当dao了,幸运的是吉他指板前12品和后12品是音名完全一样,记忆起来少一半,可是音高就高了八度,每个声音都要认真的记忆,当然不是短时间完成的,但是千里之音始于指下,注重并加强听力训练。
2.培养对音程的感觉
完全一度,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
大三度,完全四度,增四度,减无度
小六度,大六度,减七度,小七度,大七度,完全八度
体会音程之间的感觉。
我们在左手练习时候会遇见那些音程变化,大家自己练习的时候认真总结归纳,并记录下来。
三.双手的协调性
左手不要过分僵硬,或者用力过大,也许开始的时候老是觉得不使劲按声音就不干净,慢慢来当觉得声音干净的时候就尽可能减少力度,直到是用一种自然放松的感觉在弹奏。
右手的拨弦,用拨片,请注意拨片的正确拿法,还有拨弦的角度等问题,慢速最好和弦平行拨,速度快了在改变角度。
注意两只手配合节奏,当你弹奏到节拍器好像消失,融入到你的弹奏里,说明双手的协调性已经很好了。

2022吉他教学——音阶如何练习?


大部分吉他教学里,音阶练习对于才吉他入门的菜鸟们来说是一种最佳的练习形式,因为它将手指的灵活和双手的协调练习与速度、力度和耐力的培养结合在了一起。此外,还能从中得到宝贵的乐耳锻炼与节奏训练。你只要有规律的正确练习,就能自然而然的得到所有这些收获。
要知道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种所谓的正确练习方法;而对于你来说,最好的练习方法是你自己养成的。关键是要有计划,而且要严格按照计划练习。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就你的弹奏而言,最严厉的评判永远只会是你自己。要运用下面这些评判方法来帮助你保持正确的练习。
★下面这些建议—其中一些很具体,另一些则是泛泛的—将帮助你制定出自己的练习规律。要特别注意每一条建议—事实上,你迟早会运用这些建议的。
★如果你每天练习一个小时,那么你应该花十到十五分钟来练习音阶。要按这个比率根据你每天的总练习时间相应增加或减少音阶练习时间。
★每次练习开始时,可以先弹奏一些比较容易或比较熟悉的练习—比如,一个顺琴颈半音级进(既一个品格一个品格的上下级进)的八度大调音阶音型。
★弹奏每个音阶练习时要将它唱出来。在学习用新的指法弹奏一些听上去熟悉的音阶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因为这有助于你提高耳朵与手的协调性。这种技巧也能使那些好的即兴演奏者自如的弹奏他们能够想到的任何旋律乐思。
★交替进行机械性和音乐性的弹奏。试着对练习进行一些句法和圆润性处理,可以包括机械性的断奏和流畅而富有表现力的圆滑演奏。
★使用节拍器和鼓机。良好的速度感和节奏感对任何音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节拍器能够帮助你在提高弹奏速度时记录下你的进展。记住,千万不要在你还没有掌握好之前就用较快的速度进行弹奏。
★试着用节拍器或鼓机给你提示一个速度,然后再关掉节拍器,弹奏音阶或者音阶练习。弹奏结束后,重新打开节拍器,看看你在结束时的速度是否与开始的速度相同。(在弹奏速度极慢的练习时,这简直可以算是试金石—不信你试试看)
★试着在鼓机的伴奏下弹奏交叉节奏。例如,你可以在鼓机弹奏连续八分音符时用低音吉他弹奏三连音音型,这样你就能练习三拍和两拍的对比。你也可以在鼓机弹奏曳步舞曲音型时弹奏连续的八分音符,这样你就能练习两拍与三拍的对比。
★倒过来弹奏你所熟悉的音型,或者从不同的地方开始弹奏。我们习惯于认为音阶总是先上行,然后再下行。为了增加一些变化,你可以先弹奏下行音阶,然后再弹奏上行音阶。如果你想看看自己对某一种特定的指法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你可以从中间某个地方开始。
★运用音阶来学习新的右手技巧。如果你弹奏时主要运用匹克(即拨片),那么你可以试着用下面的手指拨弦法练习;当然,如果你主要运用手指拨弦法,你也可以试着运用匹克拨弦。选择一些熟悉的音阶音型,这样左手部分就能完全自然运动。

2022吉他教学——练习指弹时应该注意的几大问题


在吉他的演奏中,右手主要担负着投弦的任务,吉他美妙的音色主要来源于右手。著名吉他艺术家陈志曾说过:“古典吉他生命力的核心,就是独特的、变化无穷的音色。”那么,要想拨出美妙动听的琴音,右手需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呢?①拨弦的手指要有~定的力量,并能够正确的发力;
②拨弦的手指要有很好的独立活动的能力;
③拨弦的手指要有很好的灵活性;
④拨弦的手指要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⑤拨弦的手指还要有一定的拨弦耐久力等。
由于吉他演奏对右手投弦指间的扩张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初学者在练习右手投弦时,并没有像学习左手按弦那样出现许多的问题和麻烦。初学者只要按照“传统”的方法,即食指投③弦,中指拨②弦,无名指拨①弦,大姆指投③⑤④弦,认真的练习一段时间,右手便能顺利而熟练的拨弦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许多的初学者都觉得吉他左手的按弦要比右手的拨弦难得多,从而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左手上,忽视了对右手投弦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其实“与左手相比较,右手的运动似乎更难一点,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不仅因为左手的技巧全要由右手表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右手在完成本身技巧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音色美。”
初学者随着吉他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困扰他们的是右手而不是左手。所以,吉他初学者应该像重视左手一样来重视自己的右手。那么,初学者应如何去练习右手呢?
一、琴外练习琴外练习就是不操琴的练习,其根本原则就是随时利用工作、学习中的一些空余时间,多做一些能提高手指运动能力的手指操,以保持手指良好的弹奏机能。它是琴上练习的有益补充。下面试举凡例:①右手各投弦指做曲、张、扩的运动。②右手各投弦指做敲击桌面的练习。③对右手各拨弦指做按摩。④用器械进行辅助性的练习,如健身圈等。
二、琴上练习在进行琴上练习之前,初学者最好能花回些时间学习如下的基础知识:①吉他演奏的流派。②靠弦奏法的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③勾弦奏法的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④投弦的基本过程(触弦、绷弦和放弦)及正确的发力方法。掌握了上述基础知识后,初学者便可以进行如下的右手投弦练习了。1音阶练习音阶练习是吉他上最基础、最简单的练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练习。许多基本功和技巧都能通过音阶的练习来掌握。初学者可 先从全音阶开始练习,进而练习半音阶,最后进入塞戈维亚音阶的练习。在音阶的练习中,右手要采用交替拨弦法,其手指组合如下:A.i指、m指采用靠弦奏法。B. i指、m指采用句弦奏法。C. m指、a指采用靠弦奏法。D. m指、a指采用勾弦奏法。E.i指、a指采用靠弦奏法。F.i指、a指采用句弦奏法。2.分解和弦练习将和弦音按照先后顺序弹奏出来,就称为分解和弦。它是吉他经常使用的很有效果的伴奏手法,它的节奏音型种类丰富,各有特色。由于分解和弦中的各音可以有许多种 不同的排列组合,右手的指法也就相应地有许多种不同的变化,因而分解和弦是训练右手拨弦的绝好练习。在分解和弦的练习中,右手要采用勾弦奏法。初学者可采用卡尔卡酉的22条分解和弦或者朱里亚尼作的120条分解和弦进行练习。3持续和弦的练习将和弦音同时弹奏出来,就称为持续和弦。在弹奏持续和弦时,拨弦指要尽量并找一块同时拨弦,发出的音才能整齐、结实。弹奏持续和弦采用句弦奏法。右手组合如下:A. i指、m指、a指同时拨。B. i指、m指同时拨。C. i指、a指同时拨。D. n指、a指同时拨。4组合练习组合练习即拇指P和食指i、中指m、无名指a之间的协调拨弦练习。练习时拇指拨③弦(或⑤弦、④弦),i指、m指、a指弹①弦。
其组合方式如下:
(一)p指和ima指先后弹:pimi pmim pmam.Pama piai paia
(二)P指和ima指同时弹:i a m m a am m i a m iP P P P P P练习时可采用下面4种方法练习:A. P和ima指均用勾弦奏法。B. p用靠弦奏法,ima指用勾弦奏法。C. p用句弦奏法,ima指用靠弦奏法。D. P和ima指均用靠弦奏法。练习要求:①右手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手型。②开始练时速度尽量慢一些,拨弦力量小一些,在保证音符清晰和节奏准确的前提下,可逐步加快速度,增大力度,反复练习。3.练习时要仔细倾听各指拨出的音色、音量,力求其韵味上的统一感觉。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相信你的右手素质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022吉他教学——原声吉他进阶:左手的滑音技巧


滑音按其滑动的方向分有:由低音滑向高音的上滑音;由高音滑向低音的下滑音。按右手的动作来区分,有前一个音要拨,后一个音不要拨的连滑音,和前后两个音都需要弹拨的断滑音。
除少数情况,一般滑音都在同一弦上进行,上滑音和下滑音的奏法相同,但上滑音比下滑音容易发出声。另外,在吉它上,较快的滑音比较慢的滑音的效果好,近距的滑音比远距的滑音效果好。
连滑音的奏法是:左手手指按在弦上用右指弹出第一个音,然后用同一个左指紧贴在面板上,作平滑柔和地移动,到达指定位置。即靠弦的余振把经过音(半音阶式的滑音效果)和最终音发出来。
在连滑音中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滑音的两个音之间只相差半度,即小二度关系,在吉它上只相差一个音品。这时滑音的效果是无论如何也听不出来,而和连音效果倒差不多,不过,其奏法仍属于滑音性质。采用这种方法大都是为了运指的方便,因为它等于换了一个把位。
断滑音的奏法是:右手先弹出左指按着的第一个音,然后用这个左指紧贴指板平滑柔和地移动到指定位置,用右指把最终音再弹一下。
奏滑音时左指可不必拘泥于同一个指头,根据需要在滑的过程中可以换指。
换指的方法一般有两种:顺势换指和逆势换指。
顺势换指,即在上行时用下面的手指替换上面的手指,在下行时用下面的手指替换下面的手指。用这种方法不会使滑动的手指超出第二个音符的位置 。具体方法是:按第一个音符的手指按连滑音的方式向第二个音符的位置滑动,在滑到另一个手指能够按到第二个音符的同时,马上把另一个手指按下,按在第二个音符的位置上。
逆势换指,即上行时用上面的手指替换下面的手指,下行时用下面的手指替换上面的手指。这各方法会使滑动的的手指超出第二个音符的位置,因此使用时很有可能一不小心使超出第二个音符的音响了起来。这时正确的方法是:按第一个音符的手指照连滑音的方式向第二个音符的位置滑去,在滑到第二个音符位置的一刹那,手指松开,同时马上把另一个手指按下,按在第二个音符的位置上。
在不同弦上的滑音也可用断滑音奏法奏出,但这种滑音其二者之间的经过音不能全部滑奏出来,而只能滑奏出其中的一部分。如何滑奏这一部分经过音呢?一般认为这一部分经过音放大滑音的前一个音符所在的弦上比较合适,同时经过音的终止端不能有太明显的痕迹,应该让它渐弱,含糊些,以免后一个音符出现时产生一个大跳的感觉。
注意:滑音,特别是换指的断滑音的演奏方法很多,不仅仅局限于为上几种,有些演奏家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同样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有的人在滑音时注重滑音的前一阶段,而让后一阶段逐渐淡化;又如在逆势的换指断滑音中,用前后两个音符所需的两个手指同时按在指板上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巧妙的换指,等。总之,要注重效果,特别是换指滑音,不要让人听出换指的痕迹,使滑音自然,贺滑。
双音的滑音方法和单音的滑音方法一样。
注意事项:在需要滑音的两个音符中,滑动过程这部分时间总是占在前一个音符上,而第二个音符总是在拍子上出现。因此,在使用滑音技巧时,就要掌握并处理好这部分时间,既要使前一个音符在时值比重上站得住脚,又要使后一个音符在时值上不受影响。有些学生在滑音时,前一个音符刚一出现,就进入滑音过程;也有些学生为了突出滑音效果,盲目地延长滑音过程,结果适得其反,而且影响了后一音符的出现,造成节奏上的脱拍。这些都是不对的。适当的滑音过程仅占前一音符的很小一部分比例。

2022吉他教学——怎样练习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但最关键的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传统思维比较强调一个“苦”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甚至是头悬梁锥刺股。而近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则开始强调一个“爱”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寓教于乐,“哈佛女孩”的家长们纷纷写书,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何一路玩进名校。
很多励志故事和流行的成功学书籍最爱强调的似乎是“顿悟”,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没想通,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好像一旦一个人顿悟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就会非常简单地在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天才人物。一个销售员可能认为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个小说家,一个医生可能认为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个画家 —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写过小说或者画过画 — 但他们认为他们距离“真正的自己”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尝试了就会爆发天才。
所有这些关于成功学的个人经验和励志故事都不科学。假设一个成功人士做过一百件事,包括参加演讲比赛,衣着有个性,听英文歌曲,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等等,他会非常自得地把这一百件事都写进自传,没准还要加上女朋友的影响。然而其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可能只有四件事,问题是他和读者都不知道是哪四件。
科学家不信励志故事,他们只相信调查研究。在过去二三十年内,心理学家们系统地调研了各行各业内的从新手,一般专家到世界级大师们的训练方法,包括运动员,音乐家,国际象棋棋手,医生,数学家,有超强记忆力者等等,试图发现其中的共性。他们的研究甚至细致到精确记录一所音乐学院的所有学生每天干的每一件小事,用多少时间做每件事,父母和家庭环境,来比较到底是什么使得那些音乐天才脱颖而出。
现在这项工作已经成熟了。2006年,一本900多页的书,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 出版。这是“怎样炼成天才”研究的一本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此书直接引领了后来一系列畅销书的出现,包括格拉德威尔的《异类》,Geoff Colvin 的 Talent is Overrated,和 Daniel Coyle 的 The Talent Code 等等。科学家们不但证明了高手是练出来的,而且通过考察各个领域最好的训练方法的共性,总结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这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过去多年来,训练方法是不断进步的。比如说作曲,假设一名普通学生使用普通训练方法六年时间能达到的水平,另一个学生使用新的训练方法三年就能达到,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新训练方法的“有效指数”是200%。统计表明,莫扎特当时的训练,他的有效指数是130%。而二十世纪的天才也许没有莫扎特有名,但其训练水平都能达到300%到500%!十三世纪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少于30年之内掌握数学,而现在的学生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学到多得多的数学,教学方法进步了。事实上,我们今天在所有领域都比过去做得更好,体育世界纪录被不断打破,艺术家们的技巧也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训练方法重要性的另一个体现是“天才”的扎堆出现,比如曾经有一个时期俄罗斯对女子网球,韩国对女子曲棍球,更不必说中国对乒乓球的的绝对优势。更进一步,哪怕你这个国家传统上并不擅长这个项目,只要有一名教练摸索掌握了科学训练法,那么他就可以带出一代绝世高手,比如中国花样滑冰教练姚滨。人们经常感慨中国十多亿人居然找不到11个足球天才 — 如果天才是天生的,那么十多亿人必然足以产生很多天才,但天才是练出来的,而中国缺乏有效的练习环境,人口再多也比不上欧洲小国。
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的特点。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
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总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学习方法。
2. 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的心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他们认为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进行对话训练。最初是在房间内集体对话,角色扮演。然后是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讪要求约会。最高难度是有意在公共场合做出使自己难堪的事情,比如去超市把一个西瓜掉在地上摔坏。
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统计表明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 — 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早就忘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去的旧X光片集中训练,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3.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也许对一般人来说小学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教会了他什么东西,曾经有过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 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他们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他们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4. 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科学家们曾经调查研究了一个音乐学院。他们把这里的所有小提琴学生分为好(将来主要是做音乐教师),更好,和最好(将来做演奏家)三个组。这三个组的学生 在很多方面都相同,比如都是从8岁左右开始练习,甚至现在每周的总的音乐相关活动(上课,学习, 练习)时间也相同,都是51个小时。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学生都了解一个道理: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单独练习:
- 最好的两个组学生平均每周有24小时的单独练习,而第三个组只有9小时。
- 他们都认为单独练习是最困难也是最不好玩的活动。
- 最好的两个组的学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时候和下午的早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还很清醒;而第三个组利用下午的晚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已经很困了。
- 最好的两个组不仅仅练得多,而且睡眠也多。他们午睡也多。
那么是什么因素区分了前两个组呢?是学生的历史练习总时间。到18岁,最好的组中,学会平均总共练习了7410小时,而第二组是 5301小时,第三组 3420小时。第二组的人现在跟最好的组一样努力,可是已经晚了。可见要想成为世界级高手,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了。
人脑的学习原理
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技能是人一出生就会的。哪怕是对简单物体的识别,把东西抓取过来这些简单的动作,也是婴儿后天学习的结果。一个人一出生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预见到将来自己需要什么技能,基因不可能把一切技能都用遗传的方法事先编程,那样的话太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最好的办法是不预设任何技能,只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各种技能的能力,这就是人脑的巧妙之处。基因的做法是先预设一些对刺激的基本反应和感觉,比如看见好吃的东西我们会饿等等。这些基本的反应需要调动的神经较少。但对于更高级别的技能,比如演奏音乐,需要协调调动很多神经,就必须靠后天学习了。
人的任何一个技能,都是大脑内一系列神经纤维传递的电脉冲信号的组合。解剖表明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脑的神经结构非常不同,比如出租车司机大脑内识别方向的区域就特别发达。也就是说与计算机不同,人对于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脑硬件层次实现的。
而最近有一派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技能训练的关键,它的作用是像胶皮把电线包起来一样,把这些神经纤维给包起来,通过防止电脉冲外泄而使得信号更强,更快,更准确。不管练习什么,我们都是在练习大脑中的髓磷脂,就好像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电线被排列整齐变成电缆。直到2000年新技术允许科学家直接观察活体大脑内的髓磷脂之后,髓磷脂的作用才被发现,而且一直到2006年才第一次被在学术期刊上说明。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脑神经的高速公路,提高信号传递速度,并且可以把延迟时间减少30倍,总共提速3000倍,甚至可以控制速度,想慢就慢。
人脑之中分布着大量“自由的”髓磷脂,它们观测脑神经纤维的信号发射和组合,哪些神经纤维用的越多,它们就过去把这一段线路给包起来,使得线路中的信号传递更快,形成高速公路。这就是为什么练习是如此重要。
髓磷脂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为什么小孩常会犯错?他们的神经系统都在,也知道对错,只是需要时间去建立起来髓磷脂的高速网络。为什么习惯一旦养成不容易改变?因为所谓“习惯”,其实是以神经纤维电缆组合的形式“长”在大脑之中的,髓磷脂一旦把神经包起来,它不会自动散开 — 改变习惯的唯一办法是形成新习惯。为什么年轻人学东西快?因为尽管人的一生之中髓磷脂都在生长,但年轻人生长得最快。最激进的理论则认为人跟猴子的最显著区别不在于脑神经元的多少,而在于人的髓磷脂比猴子多20%!解剖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平均水平,但他拥有更多能够产生髓磷脂的细胞。
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看了钢琴家朗朗的传记之后,可能很多人会怀疑是否真的应该让孩子接受这样的苦练。实际上,顶级运动员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不练这一万小时,一定成不了高手,但问题是考虑到机遇因素练了这一万小时也未必成功。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了。如果说有什么成功因素是目前科学家无法用后天训练解释的,那就是兴趣。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对某一领域感兴趣。感兴趣并不一定说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兴趣只要愿意练,也能练成。兴趣最大的作用是让人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
不论如何,刻意练习是个科学方法,值得我们把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显然我们平时中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练习的特点,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能成为世界级高手。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相关推荐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