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歌丛林中的一朵奇葩【客家山歌】

2020-03-05
一些吉他的技巧 吉他的一些技巧 吉他的技巧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赣南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

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

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

而其中又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

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

诸如爱慕、试探、追求、初恋、热恋、拒爱、送别、相思、断情等等,均用大量形式各异的山歌来表达。

如上犹的一首山歌唱道:高岭埂上打呼咒,细妹屋家吃晏昼;细妹听到呼咒响,筷子一扔碗一丢。

表现了细妹听到情哥唱山歌的哟嗬声,便无心吃饭的天真活泼形象。

又如兴国的《生死缠》:入山看到滕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树死滕生缠到死,滕死树生死也缠。

歌随人走,这首表现爱情生死不渝的山歌,不仅广泛流传于赣南,且在粤东、闽西、广西和台湾都有传唱。

在音律艺术上,由于赣南地处山区,山歌常出现在深山密林或田野山坑,为求传得远听得清,一般音调高扬,声音绵长。

其最高音往往在第一句中就出现,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然后逐渐下行至主音结束。

在修辞手法上,从诗歌最基本的赋、比、兴,到双关、对偶、歇后、排比、顶针(尾驳尾、捡脚跟)、反复重叠等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应用。

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WWW.J961.com

假嗓,包括真假嗓结合唱,主要用于高腔山歌;本嗓,为常见形型,它润腔复杂多变,擅长即兴编词对歌;细嗓,多为妇女单独自吟自唱,音量小,音调宁静细腻,委婉动听。

前两种唱法,歌之头尾还常加歌号子嗬喂。

在句法结构上,主要有二句体和四句体。

前者运用上下句不断反复而成,一字一音,重在表达歌词内容;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而成,一般歌首有一长拖腔。

赣南客家山歌,最具地方风格的是兴国山歌有固定的过山溜。

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回荡山谷,意在引人注意。

中间是字多腔少的数板性音调,然后又经过一个固定的句式:心肝格或心肝哥(妹) (苏区时期改为同志哥),预示着歌唱将要结束。

如: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行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

过山溜,产生于龙南县扬村乡。

过去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常有虎豹出没,人们走山路时,便唱起过山溜:喔喂,打嗒啊喂声音激越高亢,可传数里.以此一则邀集同伴,二则惊散猛兽,故一般都用假嗓高腔或真假嗓结合唱,技巧性很高,难度较大。

客家山歌的演唱与其他民歌一样,注重声乐技巧,讲究声情并茂、以字行腔、字正腔圆。

语言是形成民歌风格的重要因素,客家山歌演唱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用客家方言演唱,演唱各地山歌时会以当地的语言为主,体现出浓烈的地方特色。

相关推荐更多 >